最新消息

01 April, 2025

校長心語 (2025年4月)

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,人工智能(AI)已在眾多領域中成為強大的工具了,教育範疇亦然。除了老師要懂得利用AI促進學與教的效能外,如家長也能學會善用AI,不僅能提升子女的學習效率,更能培養其未來所需的資訊素養。以下提供一些具體策略與注意事項,幫助家長有效整合AI資源:

(一)配對AI工具與學習需求

1. 學科輔助工具

例如:

 - 數學:Photomath這個應用程式最佳的是解題步驟。它不僅提供答案;它還會向你展示如何自行推導出答案。此外,它甚至可以在沒有網路連線的情況下運作。這簡直就像有一位專業的數學老師,長期陪伴在你左右。 比外Wolfram Alpha是一個在線解決代數問題的網站。

 - 語言:Duolingo是一個語言學習應用程序,通過遊戲化的方式提供30種語言的課程,並且使用成就係統、排行榜和每日目標等功能來激勵用戶保持學習動力。而子女可利用Grammarly進行寫作修正,協助糾正錯誤文法,亦配以文法解說。

 - 科學:Google Lens由細至單細胞的微生物,到肉眼僅見的蜘蛛,或者大型的哺乳類動物,只要是生物都能夠透過分析影像,從而根據前人所載入的影像和確認的資料,不斷學習和改善辨別的準確度。

 

2. 個性化學習系統

例如:

   - 推薦:Khan Academy(可汗學院)的AI聊天機械人, 這個聊天機器人提供了個人化的指導,幫助學生解決數學、科學和人文問題,甚至還有辯論工具和寫作輔導等功能。可汗學院的AI輔助功能,能根據孩子答題情況動態調整難度。家長可每週檢視系統生成的學習報告,關注「待加強」領域

 

 

(二)建立結構化使用流程

1. 與子女共同制定學習目標

   - 與孩子共同制定SMART原則目標(具體、可衡量、可達成、相關、有時限)例如:「使用Quizlet AI功能,每週掌握30個英文單字,正確率達90%」。又例如在子構思作文內容時,按作文主題設定向AI提問的問題,然後先讓子女進行寫作,完成寫作後可透過AI進行批改,子女按批改內容再重新潤飾自己的作品。

 

2. 與子女進行AI學習反思

   - 引導子女記錄「AI使用日誌」:哪些幫助大?哪些無效?

   - 每週親子討論:AI提供的解答是否有矛盾?如何驗證?

 

 

(三)培養批判性思維與AI素養

1. 資訊驗證訓練

   - 當AI提供答案時,要求孩子:

     1. 查閱課本對照

     2. 尋找不同AI工具交叉驗證(如同時詢問Bard和Claude)

     3. 標註存疑點與教師討論

 

2. 使用提示詞(Prompt)教學

   - 基礎框架:「角色+任務+限制條件」

例如:「你現在是高小數學老師,請用三步驟解釋速率計算,避免使用專業術語」

進階技巧:逐步追加提問(追問解題邏輯、要求舉反例)

 

雖然人工智能(AI)能提升學習效率,但也可能帶來過度依賴、隱私風險、學術誠信問題等挑戰。家長需建立明確的使用規範,讓孩子既能善用AI,又能培養自主學習能力。以下是具體建議:

 

 

(一) 制定「AI使用家規」的關鍵原則** 

1. 時間管理規範

允許時機: 

- 作業遇到困難時,先自行思考,再使用AI輔助 

- 複習時用AI整理重點(如生成測驗題、摘要筆記) 

- 語言學習(如AI對話練習、文法修正) 

 

限制時機: 

- 考試期間禁止使用(除非是開放式作業) 

- 睡前1小時禁用(避免影響睡眠與專注力) 

- 不得用AI完成整份作業** 

 

建議執行方式: 

- 採用「番茄鐘學習法」:25分鐘自主學習 + 5分鐘AI查詢 

- 使用螢幕時間管理工具(如iOS「螢幕使用時間」或Google Family Link) 

 

2. 學術誠信規範

允許的行為: 

- 用AI「解釋不懂的概念」(如請ChatGPT用簡單例子說明數學公式) 

- 讓AI「檢查作業錯誤」(如Grammarly修正英文作文) 

- 用AI「生成學習資源」(如Quizlet自動生成單字卡) 

 

禁止的行為: 

-直接複製AI生成的答案當作自己的作業** 

-用AI代寫申論題、報告、作文**(除非老師允許) 

-偽造數據或研究結果**(如讓AI虛構實驗數據) 

 

建議執行方式: 

- 要求孩子標註「AI輔助部分」(例如:「此大綱由AI生成,內容由我撰寫」) 

- 定期抽查作業,確認孩子理解AI提供的解答 

 

3. 隱私與安全規範

安全使用方式: 

- 使用「兒童/教育版」AI工具(如YouTube Kids、ChatGPT的隱私模式) 

- 註冊AI帳號時,**避免使用真實姓名、生日、住址** 

- 關閉不必要的**語音/影像存取權限** 

 

高風險行為: 

-輸入個人隱私資訊(如家庭照片、學校名稱、身份證號) 

-與AI聊天機器人分享情緒隱私(部分AI可能記錄對話並用於廣告) 

-使用未經家長審核的AI應用(如來路不明的解題APP) 

 

建議執行方式: 

- 每月檢查孩子的AI使用記錄 

- 教導孩子辨識「釣魚網站」與詐騙AI(如假冒家教機器人索取個資) 

 

(二) 家長如何監督與調整規範? 

1. 定期「AI使用討論」 

   - 每週花10分鐘與孩子討論: 

     - 「這週AI幫了你什麼?」 

     - 「有沒有發現AI的錯誤或偏見?」 

 

2. 設定「違規後果」 

   - 輕度違規(如超時使用)→ 暫停AI權限1天 

   - 嚴重違規(如用AI代寫作業)→ 改用傳統學習方式1週 

 

3. 與學校老師合作

   - 確認教師對AI作業的規範(哪些允許?哪些禁止?) 

   - 若發現孩子過度依賴AI,可請老師提供協助 

 

  AI是強大的學習工具,但關鍵在於培養孩子的判斷力與自律。因此,我們必須平衡「科技輔助」與「自主學習」,家長應避免直接索取答案,應鼓勵「先思考,再問AI」。

  為了避免成癮或隱私風險,應定期檢視子女使用習慣。家長亦要讓孩子理解規範的意義,而非單純禁止,經常與子女保持開放溝通。在AI時代如同現代家長要擔任「引導者」角色。定期評估學習成效,保持與學校教師的溝通,才能讓科技真正服務於教育本質。透過合理的規範,子女將學會「駕馭AI」而非「依賴AI」,當孩子養成「善用但不依賴」AI的習慣時,便是為其裝備了面對未來的重要能力。

 

聖經金句分享:

我親愛的弟兄,你們要堅定不移,在主的工程上該時常發憤勉力,因為你們知道,你們的勤勞在主內決不會落空。(格林多前書 15:58)